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什么是颅内低压综合征

2025.01.07 17:53

颅内低压综合征是一种由于颅内压力异常降低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通常情况下,颅内压力的正常范围为7-15mmHg,当颅内压力低于这一范围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视觉障碍、耳鸣等症状。这种综合征常见于脊髓液漏、外伤、手术后或某些疾病引起的颅内压降低。

颅内低压综合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头痛,通常在站立或坐位时加重,而在平卧时有所缓解。这种头痛常常被描述为潮水式或脉动式的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光敏感等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颈部僵硬、耳鸣、视力模糊或双视等神经系统症状。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疲倦和注意力不集中。颅内低压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脊髓液漏、外伤、手术后并发症、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评估和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在管理颅内低压综合征时,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症状。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适当的盐分摄入也有助于维持体内液体平衡,缓解症状。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以修复脊髓液漏或其他病因。定期随访和监测颅内压力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颅内低压综合征虽然不如颅内高压综合征常见,但其症状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患者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获得有效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