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怎么引起的

2025.11.03 18:34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是由母体与胎儿Rh血型不合、母体产生抗Rh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抗体破坏胎儿红细胞、胎儿出现溶血性贫血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母体与胎儿Rh血型不合:母体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刺激母体免疫系统。母体初次接触Rh阳性红细胞后可能不会立即产生抗体,但再次妊娠时抗体水平会显著升高。

2.母体产生抗Rh抗体:母体免疫系统将胎儿Rh阳性红细胞识别为异物,产生特异性抗Rh抗体。这些抗体属于IgG类型,能够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

3.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母体产生的抗Rh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结合。这种结合导致红细胞被标记为异常,进而被胎儿免疫系统清除。

4.抗体破坏胎儿红细胞: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后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红细胞破裂或被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后,胎儿出现溶血现象,血红蛋白分解产生胆红素。

5.胎儿出现溶血性贫血:溶血导致胎儿红细胞数量减少,携氧能力下降,严重时引发贫血、水肿甚至心力衰竭。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能造成核黄疸,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早期监测母体抗体水平、及时干预以及必要时进行宫内输血或光照疗法可有效降低风险。母婴血型不合并非必然导致溶血病,但需高度重视并采取科学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