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哪种胃炎能引起大量吐血

2024.08.11 18:59

急性胃黏膜病变、胃溃疡等较为严重的胃炎可能引起大量吐血。

当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时,胃黏膜在严重应激状态下,如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休克等,或大量饮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情况下,可出现广泛而急剧的胃黏膜损伤,导致胃黏膜出血,严重时可引起大量吐血。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在高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下,防御失衡,导致胃黏膜自身消化形成的溃疡。如果溃疡侵蚀到较大的血管,就会引发大量出血,表现为吐血。一些特殊类型的胃炎,如腐蚀性胃炎,因吞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导致胃黏膜严重损伤,也可能出现大量吐血。

胃炎引起大量吐血通常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和危急。胃内大量出血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如失血性休克,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慌、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大量吐血还可能导致血液反流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等严重后果。一旦发生大量吐血,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同时尽快呼叫急救人员,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在医院,医生会通过补充血容量、止血药物应用、内镜下止血等多种方法来控制出血,挽救患者生命。后续还需要针对胃炎的病因进行治疗,如去除应激因素、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等,以防止再次出血的发生。同时,患者在出血停止后也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饮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作息等,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康复。对于胃炎患者,尤其是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大量吐血等严重情况,必须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