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如何确诊急性肝炎

2025.08.21 19:33

确诊急性肝炎需结合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测、影像学检查、肝组织活检。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表现:急性肝炎患者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部分病例伴随发热或右上腹隐痛。体格检查可能发现皮肤巩膜黄染、肝区叩击痛或肝脏轻度肿大。这些症状虽非特异性,但结合其他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2.肝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显著升高是急性肝炎的重要标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常超过正常值10倍以上。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及凝血功能异常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动态监测肝功能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3.病毒学检测:通过血清学检测可明确肝炎病毒类型,如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能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对病因诊断及治疗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

4.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回声变化,排除胆道梗阻或占位性病变。CT或磁共振成像能进一步评估肝实质损伤程度,辅助鉴别其他肝脏疾病。影像学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诊断可靠性。

5.肝组织活检:对于病因不明或病情复杂的病例,肝穿刺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肝细胞坏死程度、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急性肝炎诊断需综合多项检查结果,避免单一指标误判。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饮酒及使用肝毒性药物。早期发现、规范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