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如何防止导管堵塞

2025.11.03 22:12

导管堵塞的预防方法包括保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避免导管扭曲或受压、严格无菌操作、监测导管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导管通畅:导管内血液或药液残留易形成凝块,需确保输液速度适宜,避免过快或过慢。输液结束后及时封管,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钠稀释液冲洗管腔,减少沉积物附着。长期留置导管时,需每日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发现流速异常立即处理。

2.定期冲洗导管:根据导管类型和使用频率制定冲洗计划,一般每8至12小时冲洗一次。冲洗时采用脉冲式手法,边推注边暂停,使液体在管腔内形成涡流,彻底清洁管壁。冲洗液量需足够,通常为导管容积的2倍以上,确保残留药液或血液完全排出。

3.避免导管扭曲或受压:导管固定时需预留适当长度,防止肢体活动时牵拉导致折叠。卧床时注意体位调整,避免身体重量压迫导管。敷料粘贴不宜过紧,定期检查导管周围皮肤有无压痕。发现导管变形或流速下降,需重新调整位置。

4.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及维护过程中需彻底消毒皮肤,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更换敷料时动作轻柔,避免导管移位。输液接头每次使用前用酒精棉片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侵入风险。出现穿刺点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时及时处理。

5.监测导管功能:每日观察导管回血情况、输液流速及局部皮肤状态。记录异常事件如堵管、渗漏等,分析原因并调整护理措施。疑似堵塞时不可强行冲管,避免血栓脱落,需根据堵塞程度选择溶栓或更换导管。

导管材质选择需符合临床需求,长期留置者优先选用抗血栓涂层导管。护理人员需接受规范培训,掌握正确的冲管手法和并发症识别技巧。患者及家属应了解导管保护要点,避免自行调整或牵拉。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局部疼痛时,需警惕导管相关感染或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