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

2025.04.16 11:04

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包括胎盘残留、子宫复旧不全、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胎盘残留:胎盘组织未完全排出或残留于宫腔内,导致子宫收缩不良和持续出血。残留组织可能附着于子宫壁,影响内膜修复,引发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开放。部分病例因胎盘植入或粘连导致难以自然脱落,需通过清宫手术处理。残留组织还可能继发感染,加重出血风险。

2.子宫复旧不全:产后子宫收缩力不足,无法有效闭合血管窦,导致血窦持续开放出血。常见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产程延长等情况。复旧不全时子宫内膜修复延迟,血管再生异常,易形成血栓脱落。子宫体积恢复缓慢也会增加感染概率,进一步诱发出血。

3.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宫颈、阴道或会阴部撕裂未完全缝合或愈合不良,可形成血肿或创面渗血。深部裂伤可能累及血管丛,产后活动或腹压增加时破裂出血。损伤部位若合并感染,会导致组织坏死和血管脆性增加,出血量可能突然增多。

4.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或羊水栓塞等并发症可引发凝血机制异常。血小板减少或纤维蛋白原缺乏导致凝血块形成障碍,出血难以自止。肝功能异常或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也会加重产后出血风险,需及时补充凝血物质。

5.感染:子宫内膜炎症或产褥感染会破坏血管内皮,导致组织坏死和脓性分泌物混合出血。细菌毒素抑制子宫收缩,使血管无法有效闭合。感染还可能扩散至肌层或盆腔,引发败血症并加重凝血功能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晚期产后出血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及时干预可避免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个体化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同时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