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开放性骨折

2024.10.13 00:46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部位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的骨折类型。

开放性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创伤引起,比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当发生开放性骨折时,不仅有骨折本身的问题,如骨折移位、骨骼连续性中断等,还存在伤口与外界相通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情况。伤口处可能有明显的出血,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风险较闭合性骨折更高。同时,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也更为复杂和具有挑战性,需要及时进行清创处理,以去除伤口内的污染物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的进一步发展,然后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来复位和固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

在临床上,对于开放性骨折要高度重视。患者受伤后往往会出现局部剧烈疼痛、肿胀、畸形以及活动受限等表现。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骨髓炎、骨不连、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截肢等。而且开放性骨折的恢复时间通常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康复期,包括伤口愈合、骨折愈合以及功能锻炼等多个阶段。在治疗和康复期间,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合理饮食加强营养,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