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胆囊癌是怎么引起的

2025.01.02 14:38

胆囊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遗传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胆囊结石:胆囊结石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引起黏膜损伤、炎症,进而导致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增加胆囊癌的发病风险。胆囊结石患者应定期进行胆囊检查,对于有症状或结石较大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2.胆囊慢性炎症:慢性胆囊炎使胆囊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细胞不断增殖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发胆囊癌。积极治疗胆囊炎,控制炎症发展,可使用抗炎药物,对于反复发作的胆囊炎,也可考虑胆囊切除。

3.胆囊息肉:特别是直径较大超过1cm、基底较宽、生长迅速的息肉,其恶变风险较高。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发现胆囊息肉后要密切随访,必要时手术切除息肉或胆囊。

4.胆囊腺肌症:胆囊腺肌症是一种胆囊壁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会使胆囊壁增厚、结构紊乱,可能逐步发展为胆囊癌。对于症状明显或有恶变倾向的胆囊腺肌症,应进行手术治疗。

5.遗传因素:部分胆囊癌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有胆囊癌患者的人群,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这类人群要更加重视胆囊的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胆囊相关疾病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胆囊癌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