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有哪些健康的饮食习惯

2025.02.05 15:36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控制食量、规律进餐、少吃加工食品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具体分析如下:

1.均衡饮食:均衡饮食是指摄入各类营养素比例合适的食物。人体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如谷物类;蛋白质有助于身体组织的修复和生长,像肉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脂肪能储存能量、保护器官,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有益健康。同时,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不可或缺。只有均衡摄入这些营养素,才能保证身体正常运转,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2.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维生素能抵抗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延缓衰老并预防慢性疾病。矿物质如钾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和血压稳定。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肠道疾病风险。例如,菠菜富含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苹果中的果胶是一种优质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且有助于消化。多吃蔬菜、水果还能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发生风险。

3.控制食量:控制食量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过度摄入热量导致肥胖。每餐吃到七八分饱为宜。当摄入的热量超过身体消耗时,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长期过量饮食还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消化功能,容易引发消化不良、胃痛等问题。控制食量可以让身体的消化系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恢复,有助于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提高新陈代谢效率,对整体健康状况有积极的影响。

4.规律进餐:规律进餐能让身体形成良好的生物钟,使肠胃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活动。例如,每天按时吃早餐可以启动新陈代谢,为身体提供一上午所需的能量,还能预防胆结石等疾病。如果进餐时间不规律,胃酸分泌也会紊乱,可能导致胃酸过多或过少,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同时,规律的进餐间隔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减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5.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通常含有高盐、高糖、高脂肪和大量添加剂。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因为过量的盐会使人体的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高糖食品容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长期食用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高脂肪食物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且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可能对健康有潜在危害,如某些人工色素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

在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过程中,要避免过度节食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和活动量等因素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因为压力和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食欲和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