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之脑动脉瘤怎么治

2025.01.15 14:13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动脉瘤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药物治疗、监测与支持治疗、康复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外科手术夹闭:外科手术夹闭是治疗脑动脉瘤的一种传统方法,适用于较大或有破裂风险的动脉瘤。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通过开颅手术直接暴露动脉瘤,并在其基部放置金属夹,以阻断血流,从而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去除动脉瘤的风险,但手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和神经损伤等。手术适应症的选择非常重要。

2.血管内栓塞:血管内栓塞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不适合外科手术的患者。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形成血块,从而阻止血流进入动脉瘤。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且并发症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血管内栓塞逐渐成为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选择,尤其是对于高龄或合并症患者。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症状及并发症进行管理。常用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抗凝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控制血压可以降低再次出血的风险,而抗凝药物则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药物治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整体疗效。

4.监测与支持治疗:在脑动脉瘤破裂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支持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提供适当的营养和水分等。监测与支持治疗是保障患者安全和促进恢复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急性期尤为重要。

5.康复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语言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及时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动脉瘤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