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之脑动脉瘤怎么治

2025.08.11 14:18

脑动脉瘤引起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需及时干预,治疗方法包括开颅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控制血压及颅压、预防脑血管痉挛、对症支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开颅夹闭术:通过外科手术直接暴露动脉瘤,用特制夹子封闭瘤颈,阻止血液流入瘤体。适用于位置表浅或形态复杂的动脉瘤,尤其合并血肿需清除时。手术需在出血早期进行,降低再破裂风险,但创伤较大,需评估患者耐受性。术后密切观察有无脑水肿或感染。

2.血管内栓塞术:经股动脉插入导管,将弹簧圈或栓塞材料填入动脉瘤内促使其血栓形成。适用于深部或手术难以到达的动脉瘤,创伤小且恢复快。需注意栓塞后可能残留瘤颈或复发,需定期影像学复查。部分患者需联合支架辅助栓塞。

3.控制血压及颅压:急性期需静脉用药维持血压稳定,避免过高引发再出血或过低导致脑灌注不足。甘露醇或高渗盐水可降低颅压,减轻脑组织损伤。需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调整药物剂量,防止电解质紊乱。

4.预防脑血管痉挛:出血后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可能引发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早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扩张血管,配合扩容治疗改善脑血流。通过经颅多普勒监测血流速度,及时发现痉挛迹象。

5.对症支持治疗: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镇痛镇静缓解头痛躁动,预防癫痫发作。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气管插管保障通气。康复期需逐步进行肢体及语言功能锻炼。

治疗期间需绝对卧床,避免情绪激动或用力动作。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光线刺激。饮食以低盐低脂流质为主,防止便秘。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有无神经功能缺损或再出血迹象。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