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该如何给脑出血病人拍背

2025.08.11 14:18

给脑出血病人拍背需保持患者侧卧位避免头部震动、动作轻柔均匀避免剧烈冲击、避开脊柱和伤口区域防止二次损伤、拍背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减少不适感、密切观察呼吸和面色变化及时调整力度。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者侧卧位避免头部震动:脑出血患者需始终保持头部与躯干轴线一致,拍背时采用侧卧位可防止痰液倒流。侧卧角度以30-45度为宜,头部垫软枕固定,避免拍背过程中颈部扭动。需确保患者身体稳定,床面平整,防止因体位改变导致颅内压波动。

2.动作轻柔均匀避免剧烈冲击:拍背力度以手腕发力带动手掌为宜,掌心呈空心状,从肺底部由外向内轻叩。频率保持在每分钟40-60次,节奏稳定,避免忽快忽慢。过度用力可能引发胸腔共振,导致脑部血管压力变化,需以患者无皱眉、肢体紧张等不适反应为判断标准。

3.避开脊柱和伤口区域防止二次损伤:拍背范围限于两侧肩胛骨下方与肋骨下缘之间,严禁直接拍打脊椎骨或手术切口处。若患者存在肋骨骨折或背部压疮,需跳过患处并在操作前检查皮肤状况。错误拍打可能加重骨骼或软组织损伤,甚至诱发再出血。

4.拍背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减少不适感:单次拍背持续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患者因疲劳出现呼吸急促。可分2-3次进行,间隔期间协助患者深呼吸。长时间拍背可能导致肌肉紧张或血氧波动,需以痰液排出效果为调整依据。

5.密切观察呼吸和面色变化及时调整力度:操作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唇色是否红润、呼吸节律是否平稳。若出现面色发绀、呛咳或血氧饱和度下降,立即停止并清理口腔分泌物。拍背后需复查瞳孔反应和肢体活动度,排除颅内压升高等异常情况。

脑出血患者拍背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前确认生命体征平稳。禁止在急性出血期或颅内压未控制时实施。若患者意识模糊,需先清除口腔异物再拍背。合并高血压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力度需较常规更轻。操作后保持半卧位30分钟以上,防止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