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出血病人如何护理

2025.01.09 17:14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提供适宜的体位、合理的营养支持、心理支持与沟通。具体分析如下:

1.监测生命体征:脑出血病人需要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由于脑出血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因此应特别关注血压的变化,保持在适宜范围内。护理人员应使用合适的设备,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并记录数据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变化。同时,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必要的干预。

2.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病人可能因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而出现呼吸道堵塞,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呼吸道的通畅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吸痰等措施,确保病人呼吸顺畅。同时,保持病人的头部稍微抬高,有助于减轻颅内压和改善呼吸功能。定期更换体位,防止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并发症,促进肺部的通气和排痰。

3.提供适宜的体位:体位的选择对脑出血病人的恢复至关重要。通常建议将病人置于侧卧位或半卧位,以减少颅内压并防止窒息。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病人的体位,避免压疮的发生。同时,注意保持病人的身体舒适,避免过度的扭转和压迫,确保血液循环良好。对于有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适当的支撑和保护措施也很重要,以防止意外伤害。

4.合理的营养支持:脑出血病人需要充足的营养以支持恢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于有吞咽困难的病人,可以考虑使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可通过鼻胃管或静脉营养进行支持。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和便秘。

5.心理支持与沟通:脑出血病人常常面临身体功能的改变,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鼓励。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帮助理解病情,增强信心。同时,鼓励病人参与康复训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

在护理脑出血病人时,应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