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2024.12.30 13:14

丙肝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具体分析如下:

1.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如血浆、凝血因子等,感染风险极高。在一些不正规的采血、输血过程中,若未对血液进行严格检测,丙肝病毒就可能随之进入受血者体内。共用注射器吸毒也是常见的血液传播方式,吸毒者之间共用针头,会使含有丙肝病毒的血液在不同个体间传播。

2.性传播:与丙肝患者进行无保护的性接触可能会感染丙肝病毒。性传播的风险与性伴侣的数量、性行为的方式等因素有关。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会增加感染几率。虽然性传播不是丙肝传播的最主要方式,但在一些特定人群中,如男男性行为者,性传播的风险不容忽视。

3.母婴传播:感染丙肝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婴儿。在孕期,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分娩时,婴儿接触到母亲带有病毒的血液也可能被感染;产后哺乳过程中,虽然传播风险相对较低,但也有感染的可能。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通过一些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4.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主要发生在医疗操作过程中。例如,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像牙科器械、内镜、注射器等,如果这些器械被丙肝病毒污染,在用于下一个患者时就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在一些侵入性的医疗操作中,如手术、穿刺等,如果操作不规范,也存在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5.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皮肤和黏膜有破损,接触到含有丙肝病毒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就可能被感染。比如,在一些可能发生血液暴露的场所,如理发店共用剃须刀、美容院共用修眉刀等,如果这些工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且之前被丙肝患者使用过,就可能使下一个使用者感染丙肝病毒。

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可能引起血液接触的物品,健康人群在医疗行为中要确保使用正规医疗机构的合格医疗器械,进行性行为时做好防护措施,对于丙肝母亲要积极寻求医疗干预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