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怎么样形成的结肠息肉

2025.02.23 12:28

结肠息肉的形成与遗传因素、炎症刺激、不良生活习惯、年龄增长、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1.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的突变或遗传缺陷可导致结肠息肉的形成。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就是一种典型的遗传性疾病,由APC基因的突变引起。这种基因的异常会使得肠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失去正常调控,细胞过度增生形成息肉。而且这种遗传性息肉往往发病年龄较早,息肉数量众多,癌变风险也较高。

2.炎症刺激:长期的肠道炎症是结肠息肉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炎症会反复刺激肠黏膜。炎症细胞释放的各种炎症介质会损伤肠黏膜上皮细胞,破坏肠道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在修复过程中,黏膜上皮细胞可能会出现异常增生,进而形成息肉。

3.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在结肠息肉的形成中起到推动作用。长期吸烟会使肠道黏膜处于缺氧状态,影响黏膜的正常代谢,同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肠道细胞的DNA,增加息肉发生的可能性。酗酒则会刺激肠道黏膜,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扰乱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促使息肉形成。另外,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刺激肠黏膜,也容易引发息肉。

4.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肠道黏膜细胞的更新和修复能力也在下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更容易出现DNA损伤和突变,而且肠道的免疫功能也会减弱,对异常细胞的监测和清除能力降低,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增加了结肠息肉形成的风险。

5.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与人体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当这种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时,例如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就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有害菌可能会产生一些毒素,刺激肠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同时也会干扰肠道细胞的正常代谢和信号传导。这种肠道内环境的改变会促使肠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形成结肠息肉。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定期进行肠道检查,以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