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产前出血的检查有哪些

2025.04.16 11:04

产前出血的检查包括超声检查、血液学检查、阴道检查、胎心监护、凝血功能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评估产前出血的重要手段,通过高频声波成像观察胎盘位置、胎儿状态及子宫内情况。可明确是否存在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等异常,同时评估胎儿生长发育及羊水量。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根据孕周和出血程度选择,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为临床决策提供直观依据。

2.血液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判断出血量及贫血程度。特殊情况下需检测血清铁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动态监测血液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指导输血或补液治疗。

3.阴道检查:阴道检查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宫颈形态、出血来源及宫口开大情况。操作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风险。可鉴别宫颈糜烂、息肉等局部病变,同时评估是否临产。检查时需轻柔,避免刺激加重出血,必要时结合窥器辅助。

4.胎心监护:胎心监护通过持续记录胎儿心率及宫缩变化,评估胎儿宫内安危。电子胎心监护可发现早期减速、变异减速等异常图形,提示胎盘功能不良或胎儿窘迫。结合宫缩负荷试验,进一步判断出血是否影响胎儿供氧,为终止妊娠时机提供参考。

5.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包括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用于筛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危急情况。产前出血可能导致凝血物质大量消耗,动态监测可预警出血倾向,指导补充凝血因子或抗凝治疗,降低产后大出血风险。

产前出血的检查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及时干预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不同孕周及出血特点的检查重点有所差异,需个体化选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