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腹主动脉瘤支架手术后应该服用什么抗凝药

2025.01.15 16:18

腹主动脉瘤支架手术后应该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常见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和肝素。具体分析如下:

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腹主动脉瘤支架手术后的患者,阿司匹林通常作为长期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其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血小板释放的血栓素A2,从而降低血栓的形成。一般建议在手术后尽早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持续使用通常为终身,以确保支架内血流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以增强抗凝效果。对于高风险患者,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氯吡格雷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ADP受体,减少血小板的聚集。手术后,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在一定时间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以提高抗凝效果。

3.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降低凝血因子的合成。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华法林可能被推荐用于手术后的抗凝治疗。虽然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较强,但其使用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以避免出血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凝血指标来调整华法林的剂量,以确保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4.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近年来,DOACs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逐渐被应用于抗凝治疗中。这些药物具有快速起效、无需监测凝血指标等优点,适合一些不愿意频繁检查的患者。DOACs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和其他合并症进行个体化调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DOACs,并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案。

5.肝素:在手术后早期,尤其是在住院期间,肝素可能被用作短期抗凝药物。肝素通过抑制凝血因子,迅速降低血液的凝固性,适合于高风险血栓形成的患者。通常在手术后的几天内使用,随后可能会转为口服抗凝药物。使用肝素时需要监测血小板计数,以防止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等并发症。

在进行腹主动脉瘤支架手术后的抗凝治疗时,患者应定期复诊,监测凝血指标,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同时,患者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与医生沟通。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度锻炼,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