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影像诊断时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2025.07.23 08:36

骨折影像诊断时需注意观察骨折线的清晰度与走向、评估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关节受累、确认骨折移位程度及方向、鉴别陈旧性骨折与新鲜骨折。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骨折线的清晰度与走向:骨折线是影像诊断的直接依据,需明确其是否连续、边缘是否锐利。线性骨折表现为低密度透亮影,而压缩性骨折可能出现骨小梁扭曲。不同走向的骨折线提示外力作用方向,横行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导致,斜行或螺旋形骨折常与扭转力相关。

2.评估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软组织肿胀、血肿或脂肪层模糊可能伴随骨折发生。骨膜反应提示慢性损伤或感染风险。关节囊积液常见于关节内骨折,需结合临床判断是否合并韧带损伤。

3.判断是否存在关节受累:关节面骨折需特别关注,涉及关节的骨折可能影响功能恢复。影像上需观察关节面是否平整,关节间隙是否对称。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时,需评估骨折块的数量和位置。

4.确认骨折移位程度及方向:骨折端错位情况直接影响治疗选择。成角、重叠或分离移位需通过多角度投照评估。侧位片可显示前后移位,轴位片有助于判断旋转畸形。

5.鉴别陈旧性骨折与新鲜骨折:陈旧性骨折边缘钝化,可见骨痂形成或硬化带。新鲜骨折边缘锐利,周围无修复征象。动态随访影像可观察愈合进程,避免误判。

影像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与体征,避免单一依赖影像结果。不同年龄段骨骼特点差异显著,儿童青枝骨折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表现各异。检查方法选择需权衡辐射暴露与诊断需求,必要时采用多模态成像互补。诊断报告应清晰描述骨折特征,为治疗提供准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