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型肝炎肝硬化怎样才能治好

2025.08.27 08:30

乙型肝炎肝硬化需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进展、长期服用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复制、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肝脏影像学变化、避免饮酒及使用肝毒性药物、必要时考虑肝移植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乙型肝炎肝硬化首要任务是持续抑制病毒复制。一线药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能有效降低病毒载量,减轻肝脏炎症,延缓纤维化进程。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停药,否则易导致病毒反弹和肝功能恶化。部分患者经长期规范治疗后可实现肝纤维化逆转。

2.长期服用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复制:核苷类似物需终身服用以维持疗效。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病毒DNA定量,评估耐药风险。若出现耐药迹象需及时调整方案。联合用药或更换强效药物可提高病毒学应答率,减少肝硬化并发症发生。

3.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肝脏影像学变化: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必要时行CT或磁共振。早期发现肝癌或门静脉高压可显著改善预后。胃镜检查能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4.避免饮酒及使用肝毒性药物:酒精会加速肝细胞坏死,加重肝硬化。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等可能诱发肝衰竭。日常用药需经医生指导,避免盲目服用保健品或中药偏方。

5.必要时考虑肝移植手术:终末期肝硬化合并肝功能衰竭或肝癌符合米兰标准时,肝移植是唯一根治手段。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及感染风险,术后需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并监测病毒复发。

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蛋白质摄入以防肝性脑病。出现腹胀、呕血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情绪管理同样重要,过度焦虑可能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