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什么病

2024.08.11 18:55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出现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多种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病因素均可导致胃黏膜发生急性炎症、糜烂甚至出血。常见的病因包括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休克及过度紧张劳累等应激状态,这些情况可导致胃黏膜微循环障碍、缺氧、黏液分泌减少,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屏障功能损坏;同时胃酸分泌增加,大量氢离子反渗,损伤血管和黏膜,引起糜烂、出血甚至溃疡。药物因素如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某些抗肿瘤药、口服氯化钾或铁剂等,也可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层或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作用而抑制胃黏膜生理性前列腺素的产生,削弱胃黏膜屏障。酒精摄入也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十二指肠液反流、胃黏膜缺血、缺氧等也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胃镜检查等。治疗上首先应去除病因,如停止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同时给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有出血者可根据出血量的多少选择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口服止血药、内镜下止血等。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酒。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大量饮酒和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