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慢性肾病会引发输尿管结石吗

2025.07.09 14:15

慢性肾病可能间接增加输尿管结石的风险,但两者并非直接因果关系。慢性肾病主要通过代谢异常和尿液成分改变影响结石形成,而输尿管结石通常是肾脏结石脱落后卡顿所致。慢性肾病患者的结石风险需结合具体病理机制评估。

慢性肾病导致矿物质代谢紊乱是结石形成的关键因素。肾功能下降时,钙、磷、草酸盐等物质排泄异常,易形成结晶沉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常见于肾病患者,血钙升高促进结石生成。同时,尿液浓缩功能减退与酸碱失衡可能改变结石成分,如尿酸结石在酸性尿液中更易形成。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或饮食限制如低钾饮食也可能改变尿液环境。并非所有慢性肾病患者都会发生结石,需结合尿路解剖结构、感染史及遗传因素综合判断。

慢性肾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尿常规、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限制高草酸、高嘌呤饮食,保持适量水分摄入有助于降低结石风险。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时需及时排查结石可能,避免盲目使用排石药物加重肾功能损伤。影像学检查优先选择超声等无创方式,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风险。合并尿路感染时需规范抗感染治疗,防止感染性结石形成。医患需共同关注电解质平衡与药物调整,通过多维度管理降低并发症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