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动脉硬化会引起手抖吗

2025.08.13 14:53

脑动脉硬化确实可能引起手抖的症状。脑动脉硬化是指脑部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硬,导致血流受限,进而影响脑部功能。手抖作为一种运动障碍,常常与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有关,而脑动脉硬化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的运动控制区域,导致手部不自主的颤动。

脑动脉硬化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年龄等。随着血管的逐渐狭窄,脑部供血不足,可能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或功能障碍。手抖的出现,通常与大脑基底节、皮层及小脑等区域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这些区域负责协调运动、平衡和精细动作。当血流减少时,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变得不稳定,进而引发手部的颤动。脑动脉硬化还可能导致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些情况也会引起手抖等神经系统症状。脑动脉硬化与手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在面对手抖的症状时,需特别注意健康状况的变化。首先,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动脉硬化风险。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若手抖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以评估脑部血管的状况。关注自身健康,及时采取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脑动脉硬化带来的风险,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