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肺结核要如何治疗

2025.03.11 11:55

肺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隔离防护、定期复查和心理疏导,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肺结核的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通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治疗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强化期一般为2个月,巩固期根据病情持续4至7个月。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避免漏服或中断,以防止耐药性产生。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药物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视力下降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营养支持:肺结核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强免疫力。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高脂肪、高糖和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均衡。对于食欲不振或消化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必要时补充营养制剂。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身体恢复。

3.隔离防护:肺结核具有传染性,患者需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传播。在治疗初期,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居住环境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期消毒,患者使用的餐具、毛巾等物品应单独存放和清洗。咳嗽或打喷嚏时需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医护人员和家属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4.定期复查:肺结核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和监测副作用。复查内容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痰涂片和痰培养等,以判断病情进展和药物敏感性。治疗初期每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复查结果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仍需定期随访,以预防复发和监测长期副作用。

5.心理疏导:肺结核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进行心理疏导以改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耐心解答疑问,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适当的社交活动,避免孤立。家属应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以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康复。

肺结核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协调与配合。除了上述措施外,患者还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治疗过程中应密切与医护人员沟通,及时反馈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和全面的护理,大多数肺结核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