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脏听诊有什么内容

2025.01.03 15:25

心脏听诊的内容包括心率和心律、心音的强弱和分裂、杂音的性质和部位、心脏的额外音、心脏的震颤感。具体分析如下:

1.心率和心律:心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人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心律则是心脏跳动的规律性,正常情况下应为规则的窦性心律。通过听诊,医生可以判断心率是否增快或减慢,以及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心率和心律的异常可能提示心脏病、心肌缺血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2.心音的强弱和分裂:心音主要包括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分别对应心室收缩和舒张的声音。通过听诊,医生可以评估心音的强弱,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心音的分裂现象,尤其是第二心音的分裂,可能与呼吸周期、心脏结构异常或传导系统问题有关。心音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的负担、瓣膜病变或心衰等情况。

3.杂音的性质和部位: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之外听到的异常声音,通常由血流湍流引起。杂音的性质如收缩期或舒张期、强度、音调和持续时间等都有助于判断其来源。常见的杂音包括瓣膜狭窄、关闭不全或先天性心脏病等。通过听诊确定杂音的部位,可以帮助医生定位病变,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4.心脏的额外音:心脏的额外音包括第三心音S3和第四心音S4,通常与心脏的舒张和收缩有关。第三心音常见于心衰或心室充盈障碍,而第四心音则可能提示心室肥厚或心脏负担增加。额外音的出现通常是心脏功能异常的表现,医生通过听诊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处理。

5.心脏的震颤感:心脏震颤感是指在心脏听诊时,医生通过手掌感受到的震动,通常与瓣膜病或心脏结构异常有关。震颤感的存在往往提示有显著的血流湍流,可能与严重的瓣膜病、动脉瘤或其他心脏病变相关。通过震颤感的评估,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的状态,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治疗措施。

在进行心脏听诊时,需确保患者处于放松状态,避免紧张情绪影响心音。选择安静的环境,避免背景噪音干扰。听诊时应使用合适的听诊器,确保其良好工作状态。听诊时可根据需要调整患者体位,以便更清晰地听到心音和杂音。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需特别注意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及时记录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