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航空性中耳炎应该怎么治疗

2025.10.20 17:59

航空性中耳炎可通过吞咽或咀嚼缓解耳压、使用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进行咽鼓管吹张术促进通气、口服抗组胺药物减轻黏膜水肿、严重时考虑鼓膜穿刺引流。具体分析如下:

1.吞咽或咀嚼缓解耳压:在飞行过程中,频繁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能刺激咽鼓管开放,平衡中耳内外压力差。主动打哈欠也能达到类似效果,尤其适合起飞和降落阶段。婴幼儿可喂食或使用奶瓶促进吞咽反射。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需持续进行直至耳部闷胀感消失。

2.使用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鼻腔喷雾或口服减充血剂能收缩肿胀的鼻黏膜,扩大咽鼓管开口。建议在航班起飞前一小时使用,持续效果约4-6小时。伴有过敏性鼻炎者需配合抗过敏治疗。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反弹性充血,连续用药不超过3天。

3.进行咽鼓管吹张术促进通气:通过捏鼻鼓气法自主吹张咽鼓管,使气流进入中耳腔。需保持口腔紧闭,轻柔用力避免鼓膜损伤。医院可采用导管吹张或球囊扩张治疗慢性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间禁止操作,防止病原体逆行感染。

4.口服抗组胺药物减轻黏膜水肿:第一代抗组胺药可快速缓解鼻咽部组织水肿,第二代药物副作用更小。与减充血剂联用效果更佳,但可能引起嗜睡等反应。服药后需观察是否出现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驾驶员应谨慎使用。

5.严重时考虑鼓膜穿刺引流:当剧烈疼痛持续超过12小时或出现听力下降,需就医行鼓膜穿刺。穿刺后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多数穿刺孔可在72小时内自愈,合并感染者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反复发作需排查鼻咽部病变。

出现眩晕或耳道流脓应立即就医,飞行前避免饮用碳酸饮料。鼻腔分泌物过多时需清理后再尝试压力平衡动作,感冒期间尽量避免航空旅行。佩戴压力调节耳塞需严格遵循使用说明,高压氧治疗前应评估咽鼓管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