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湿疹的分类有什么

2024.11.27 15:50

湿疹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脂溢性湿疹、钱币状湿疹。具体分析如下:

1.急性湿疹:急性湿疹通常发病较急,皮疹表现多样。可出现红斑基础上密集的丘疹、水疱,疱破后有明显的渗出倾向,境界往往不太清晰。患者常自觉瘙痒剧烈,搔抓后容易引起继发感染。这种类型的湿疹多与接触过敏原、不良刺激等因素有关,如接触某些化学物质、食用易过敏食物等,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时可扩展至全身。

2.亚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是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的表现。红肿和渗出症状有所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仍有剧烈瘙痒。此时皮肤处于过渡阶段,若处理不当,容易再次转变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急性湿疹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也可能是受到持续的外界刺激,如局部摩擦、热水烫洗等,常发生于急性湿疹的部位。

3.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有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瘙痒症状相对持续,时轻时重。慢性湿疹的病程较长,可达数月至数年。其病因较为复杂,除了过敏因素外,还可能与患者自身的体质、内分泌失调、胃肠功能紊乱等内在因素有关。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处。

4.脂溢性湿疹:脂溢性湿疹常见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特别是眉弓、鼻唇沟、胡须区、胸部及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等。皮疹为红斑基础上的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伴有轻度瘙痒。其发病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感染、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在婴儿期,脂溢性湿疹常被称为奶癣,多在出生后2-10周发病,一般在3-6个月内可自行痊愈。

5.钱币状湿疹:钱币状湿疹的皮疹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5cm,类似钱币大小,因此得名。边界较清楚,为红斑基础上的丘疹、水疱,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可出现皮肤肥厚、苔藓样变。好发于四肢,尤其是手背、足背等部位。病因可能与过敏体质、皮肤干燥、精神因素等有关,部分患者可能有遗传倾向。

在日常生活中,湿疹患者应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加重病情。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花粉、尘螨等。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穿着宽松、纯棉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