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湿疹有几种类型

2024.11.12 10:45

湿疹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脂溢性湿疹、干性湿疹。具体分析如下:

1.急性湿疹:急性湿疹通常发病较急,皮疹表现多样。可出现红斑基础上密集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疱破后有明显的渗出倾向。瘙痒剧烈,常因搔抓形成糜烂面。多对称分布,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部位,严重者可泛发全身。病因多与接触过敏原、刺激物等有关,如某些食物、化学物质、环境因素等,患者的过敏体质在发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2.亚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是处于急性湿疹向慢性湿疹过渡的阶段。红肿和渗出症状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瘙痒程度依然较重。皮疹颜色较急性湿疹时略淡,多由急性湿疹处理不当或病情迁延所致。例如在急性湿疹期过度搔抓、热水烫洗或者使用刺激性药物等,使得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而转变为亚急性湿疹。

3.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有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也较为常见。瘙痒呈阵发性,遇热或夜间加重。好发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情顽固,病程较长,容易复发。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以及长期的不良刺激等因素都可能促使慢性湿疹的形成。

4.脂溢性湿疹:脂溢性湿疹常见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面部特别是眉弓、鼻唇沟、胡须区、胸部及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等。皮疹表现为红斑基础上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伴有轻度瘙痒。发病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感染、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在婴儿期,脂溢性湿疹也较为常见,多在出生后2-10周发病,一般在3-12个月内自行消退。

5.干性湿疹:干性湿疹又称乏脂性湿疹,主要是由于皮肤水分脱失,皮脂分泌减少所致。好发于冬季,多见于老年人及洗浴过度者。皮肤表现为干燥、细纹增多、脱屑,严重时可有皲裂,伴有瘙痒。常发生于四肢伸侧,特别是小腿胫前。皮肤的保湿能力下降、皮脂腺和汗腺功能减退以及过度清洁等因素都容易引发干性湿疹。

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花粉、尘螨等。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和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皮肤干燥时及时使用温和的保湿剂。穿着宽松、纯棉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如果湿疹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