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阴阳两虚先补阳还是阴

2025.11.03 16:23

阴阳两虚的调理需根据具体证候决定补阳或补阴的先后顺序,通常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为原则,兼顾阴阳双补。若偏阳虚明显,可先温补阳气;若偏阴虚显著,则先滋养阴液;若两者均衡,则同步调补。核心在于辨证施治,避免顾此失彼。

阴阳两虚是中医常见的虚损状态,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阳虚症状,兼见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等阴虚表现。治疗需分析体质与病因。例如,久病耗伤或年老体弱者,可能阳气衰微更甚,此时宜先补阳以固本,选用右归丸类方药,佐以熟地黄等滋阴成分,实现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反之,若长期熬夜或热病伤阴导致阴虚为主,需先填补真阴,如左归丸配合少量温阳药,达到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临床常通过舌脉辨证:舌淡胖苔白润、脉沉迟者侧重补阳;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侧重补阴。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盲目进补或过度偏重某一方。补阳药如附子、肉桂性温燥,过量可能耗伤阴液;滋阴药如麦冬、生地滋腻,多用易碍脾胃。需结合健脾理气药以助运化。饮食宜清淡温补,如山药、枸杞等平性食材,忌辛辣寒凉。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调整方剂,尤其糖尿病患者或高血压患者需监控体质变化。情志调节与规律作息至关重要,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可能加重阴阳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