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下肢静脉血栓会导致什么后果

2025.03.13 14:19

下肢静脉血栓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包括肺栓塞、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以及肢体坏死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若未及时治疗,血栓可能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部,引发肺栓塞,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长期存在的血栓可能导致静脉瓣膜功能受损,引发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和皮肤色素沉着。在极端情况下,血栓完全阻塞静脉血流,可能导致肢体坏死,甚至需要截肢。

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通常与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皮损伤有关。长时间卧床、手术后、妊娠、肥胖以及某些遗传性凝血障碍都是高危因素。血栓形成后,患者可能感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或发热。若血栓脱落并进入肺部,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甚至咯血,这些都是肺栓塞的典型症状。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则表现为长期的下肢不适,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溃疡,影响生活质量。

预防和治疗下肢静脉血栓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穿着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以及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确诊下肢静脉血栓,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必要时进行溶栓或手术取栓。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血栓脱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也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