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痛经的中医辨证有哪些

2025.04.16 11:04

痛经的中医辨证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虚,具体分析如下:

1.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型痛经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且行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有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血行不畅,瘀阻胞宫而引发疼痛。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方剂如膈下逐瘀汤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2.寒凝血瘀:寒凝血瘀型痛经表现为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暗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凝,运行不畅而致瘀滞疼痛。治疗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温经汤或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湿热瘀阻型痛经表现为经期小腹灼热疼痛,经色暗红质稠有块,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湿热之邪蕴结胞宫,与血相搏,阻滞气血运行而致疼痛。治疗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清热调血汤或四妙丸加减。

4.气血虚弱:气血虚弱型痛经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血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气血不足,胞宫失养,不荣则痛。治疗以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八珍汤或圣愈汤加减。

5.肝肾亏虚:肝肾亏虚型痛经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血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肝肾精血不足,冲任亏虚,胞宫失养而致疼痛。治疗以滋补肝肾、调经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调肝汤或左归丸加减。

痛经的中医辨证需结合具体症状与体质特点,针对不同证型采取相应治法,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临床需注意辨证施治,避免盲目用药,同时结合生活习惯调整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