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医辨证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虚,具体分析如下:
1.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型痛经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且行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有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血行不畅,瘀阻胞宫而引发疼痛。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方剂如膈下逐瘀汤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2.寒凝血瘀:寒凝血瘀型痛经表现为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暗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凝,运行不畅而致瘀滞疼痛。治疗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温经汤或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湿热瘀阻型痛经表现为经期小腹灼热疼痛,经色暗红质稠有块,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湿热之邪蕴结胞宫,与血相搏,阻滞气血运行而致疼痛。治疗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清热调血汤或四妙丸加减。
4.气血虚弱:气血虚弱型痛经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血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气血不足,胞宫失养,不荣则痛。治疗以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八珍汤或圣愈汤加减。
5.肝肾亏虚:肝肾亏虚型痛经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血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肝肾精血不足,冲任亏虚,胞宫失养而致疼痛。治疗以滋补肝肾、调经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调肝汤或左归丸加减。
痛经的中医辨证需结合具体症状与体质特点,针对不同证型采取相应治法,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目的。临床需注意辨证施治,避免盲目用药,同时结合生活习惯调整以巩固疗效。
相关推荐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
溃疡性结肠炎,它是临床上比较顽固的一个疾病,它的表现就是腹泻腹痛,而且如果厉害可...
2019-11-06 11:42:00 320次点击
痛经的中医辨证要点有哪些
痛经的中医辨证论治,首先痛经从中医的角度分虚和实。我们说虚,比如说气血不足或者说...
2019-11-20 19:22:38 504次点击
月经的中医辨证论治
月经的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我们是包括脾虚,第二个包括肾虚,其次...
2019-11-20 19:59:24 549次点击
痛经可以找中医调理吗
痛经可以找中医调理的,中医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不通则痛多由于...
2020-05-15 16:21:46 106次点击
痛风的中医辨证分型
痛风是比较痛苦的一个疾病,它的表现就是人的跖趾关节突然出现急性的疼痛。它从西医角...
2019-11-06 11:56:05 268次点击
瘿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
瘿病的中医辨证和治疗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痰气郁结型。患者颈前有肿块,此外还有...
治疗宫寒的中药都有哪些
治疗宫寒的药物有哪些,一般多数会选择温经散寒、暖宫止痛这类药物进行治疗。中医治...
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是怎样的
引起慢性胆囊炎从中医的辨证角度,可能是因为气滞、湿热、淤血等原因导致患者出现了胆...
颤证中医怎么样的辨证
颤证临床上是根据患者表现的症状的不同来辨证分型的,一般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实证。但...
子宫腺肌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有哪些
子宫腺肌症,中医认为和体内的气血淤堵有关系,血瘀会导致气滞,寒湿凝聚、痰湿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