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什么

2025.01.07 17:53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影响肝脏内的小胆管,导致胆管逐渐受损和破坏,最终可能引发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这种疾病通常在中年女性中更为常见,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与遗传、环境因素及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发病过程中,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内的胆管细胞,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盐和毒素在肝脏内积聚,从而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和炎症。患者常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疲劳、瘙痒、干燥综合症、黄疸等症状。由于该病的慢性特性,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可能已经处于疾病的中晚期,因此早期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诊断通常依赖于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肝活检等手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实验室结果和影像学表现综合判断。

在管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时,患者需定期进行肝功能监测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治疗方面,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以通过药物来减缓病情进展,改善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乌鲁索德酸Ursodeoxycholicacid,它能够改善胆汁流动,减轻肝脏负担。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酒精等有害物质的摄入。同时,定期的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有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肝移植等更为复杂的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患者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自身病情及治疗方案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一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