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哪些检查

2025.04.29 08:09

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体培养、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具体分析如下:

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感染性疾病筛查的基础手段,通过采集静脉血分析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等指标。白细胞升高常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血液检查还能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等,评估感染对全身的影响。部分特殊感染如疟疾可通过血涂片直接观察病原体。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超声、CT或磁共振等,用于定位感染灶及评估病变范围。肺部感染常通过胸片或CT观察浸润影,腹腔感染可通过超声探查积液或脓肿。影像学能辅助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的空洞性病变或肿瘤占位。

3.病原体培养:病原体培养是确诊感染的金标准,将患者的血液、痰液、尿液等标本接种于培养基,观察细菌或真菌生长。培养结果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并指导抗生素选择。结核分枝杆菌等生长缓慢的病原体需特殊培养基,病毒通常无法通过常规培养检出。

4.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判断感染。例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提示现症感染,IgM抗体升高表明近期感染。免疫层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快速灵敏,适用于HIV、梅毒等筛查。

5.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如聚合酶链反应能直接扩增病原体核酸,灵敏度高且快速。适用于病毒核酸检测或耐药基因分析,如新冠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该技术对难以培养的病原体优势显著。

感染性疾病筛查需结合临床表现与流行病学史,选择针对性检查。不同感染阶段适用的检测方法各异,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疗效与预后。早期精准诊断对控制传染源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