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肝吸虫病

2025.08.21 17:54

肝吸虫病是一种由肝吸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主要影响人类的肝脏和胆道系统。肝吸虫是一种扁形虫,通常通过食用未煮熟或未处理的淡水鱼、贝类等被感染的水生生物传播。感染后,肝吸虫会在宿主体内生长和繁殖,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感染肝吸虫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腹痛、消化不良、乏力、体重减轻等。部分患者可能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黄疸、肝肿大、胆道感染等更严重的并发症。长期感染还可能导致肝硬化、胆管癌等严重后果。肝吸虫病在一些特定地区更为常见,尤其是那些以生食淡水鱼为主的饮食习惯的地方。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水生生物,确保饮用水安全,以及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是预防肝吸虫病的重要环节。选择新鲜、经过充分烹饪的食材,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生鱼片或生贝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干净的饮水和食物,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对于生活在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和寄生虫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感染并及时治疗。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以防病情加重。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肝吸虫病的发病率,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