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长期吃降压药有什么危害

2025.03.07 20:05

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肝肾功能损伤、电解质紊乱、药物依赖性和心血管风险增加,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副作用: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头晕、乏力、咳嗽等。不同类别的降压药副作用各异,例如利尿剂可能导致低钾血症,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引起水肿。这些副作用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掩盖其他潜在疾病,延误治疗时机。在长期服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2.肝肾功能损伤:降压药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对肝肾造成负担。长期服药可能导致肝肾功能逐渐下降,严重时甚至引发肝肾疾病。尤其是老年患者,肝肾代谢能力本就较弱,更需谨慎用药。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避免不可逆的损伤。

3.电解质紊乱:某些降压药如利尿剂,可能干扰体内电解质平衡,导致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电解质失衡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严重后果。长期服药患者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必要时补充相应元素,以维持体内环境稳定。

4.药物依赖性: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可能出现血压反弹现象。这种依赖性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还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用药方案,避免突然停药,是降低依赖性的关键。

5.心血管风险增加: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掩盖潜在的心血管问题,如动脉硬化、心肌缺血等。药物虽然控制了血压,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血管病变,反而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需关注整体心血管健康,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依赖,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