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有哪些危害

2025.03.07 20:05

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猝死等危害,具体分析如下:

1.心绞痛:心肌缺血时,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引发胸痛或不适。这种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左肩、左臂或下颌。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稳定型心绞痛多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则更为严重,可能在静息时发作,且疼痛程度和频率增加,提示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

2.心肌梗死:心肌缺血严重时,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肌梗死是一种急症,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痛,常伴有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可能永久受损,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及时就医和进行再灌注治疗是挽救心肌的关键。

3.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可影响心脏电活动的正常传导,导致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术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4.心力衰竭: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纤维化,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旨在改善症状和延长生存期。

5.猝死:心肌缺血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猝死是一种突发且不可预测的死亡,多发生在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中。预防猝死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治疗心肌缺血,以及使用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等设备进行预防。

心肌缺血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合理用药、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心肌缺血,降低其带来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