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肌缺血的症状及危害有哪些

2024.11.27 15:55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脏肌肉缺氧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促、乏力、出汗,危害涉及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具体分析如下:

1.胸痛: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疼痛多在劳累、情绪激动、受寒或饱餐后出现,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胸痛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刺激心脏神经末梢引起的。

2.心悸:心肌缺血时,心脏跳动可能出现不规律或过快的情况,导致心悸。这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影响心脏的正常电生理功能,进而引发心律失常。

3.气促:心肌缺血时,心脏泵血功能受限,导致肺部循环淤血,出现气促。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如走路、上楼梯等,可能感到呼吸困难。

4.乏力: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器官和组织的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乏力、疲劳等症状。

5.出汗:心肌缺血时,患者可能出现出汗症状,这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汗腺分泌增加。

心肌缺血的危害包括

1.心绞痛: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2.心力衰竭:长期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

3.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可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早等,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4.心肌梗死: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5.猝死:心肌缺血引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可导致猝死。

心肌缺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有助于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