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长期腹泻有哪些原因

2025.01.12 14:53

长期腹泻可能由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等原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感染:肠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长期侵袭,会不断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持续性腹泻。例如慢性细菌性痢疾,痢疾杆菌在肠道内持续繁殖,释放毒素,使肠道黏膜受损,影响肠道正常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从而出现长期腹泻的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腹痛、黏液脓血便等表现。

2.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患者的肠道较为敏感,精神因素如长期焦虑、压力过大等可诱发。饮食因素也起重要作用,例如食用某些特定食物后,肠道会出现过度反应。肠道动力异常,表现为肠道蠕动节律紊乱,过快或过慢,导致食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异常,进而引起长期腹泻,常伴有腹痛、腹胀,且腹泻与便秘可交替出现。

3.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自身免疫因素在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肠道组织。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肠道黏膜会出现持续的炎症、溃疡,影响肠道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腹泻。克罗恩病可累及肠道全层,炎症呈节段性分布,肠道黏膜受损后,消化和吸收功能严重受影响,长期腹泻的同时还可能有腹痛、体重下降、发热等症状。

4.吸收不良综合征:多种原因可导致。例如,胰腺疾病影响胰液等消化酶的分泌,胆汁分泌或排泄异常也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小肠黏膜病变,像乳糜泻患者,由于对麸质过敏,小肠黏膜绒毛萎缩,吸收面积减少,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吸收,大量未被吸收的物质在肠道内增加渗透压,导致肠道内水分增多,从而引起长期腹泻,还会伴有消瘦、贫血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5.肠道肿瘤:肠道肿瘤可直接影响肠道功能。良性肿瘤如腺瘤,可能会阻塞肠道部分通道,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和消化吸收过程,导致腹泻。恶性肿瘤如结肠癌,癌细胞不断增殖,破坏肠道正常组织,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和黏膜功能,除了长期腹泻外,还可能出现便血、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减轻精神压力,定期进行体检,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可能导致长期腹泻的疾病。如果长期腹泻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发热、便血、体重急剧下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