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溶血症有什么临床症状

2025.04.16 11:04

溶血症的临床症状包括黄疸、贫血、肝脾肿大、发热、尿液颜色加深,具体分析如下:

1.黄疸:溶血症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的血红蛋白分解为胆红素,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时引发黄疸。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染,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严重时可导致核黄疸。新生儿溶血病的黄疸进展迅速,需及时干预。

2.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引发贫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及活动后气促。慢性溶血时骨髓代偿性增生,但急性溶血可能造成休克。贫血程度与溶血速度及代偿能力相关。

3.肝脾肿大:溶血过程中大量红细胞碎片被肝脾巨噬细胞吞噬,导致器官代偿性肿大。脾脏尤为明显,可能伴随压痛或左上腹不适。长期溶血可诱发脾功能亢进,进一步加重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4.发热:溶血产物激活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或合并感染时出现发热。体温多为中低度升高,伴随寒战或头痛。急性血管内溶血时高热常见,需警惕肾功能损伤。

5.尿液颜色加深:血红蛋白尿使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多见于急性血管内溶血。尿液中检测到血红蛋白或含铁血黄素,提示肾小管受损。慢性溶血通常无血红蛋白尿,但尿胆原排泄增加。

溶血症的临床表现与溶血类型、速度及并发症密切相关。除上述症状外,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胆结石等继发改变。诊断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胆红素代谢及溶血相关试验,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