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引起病毒性肠炎的原因是什么

2024.12.03 11:23

通常引起病毒性肠炎的原因是病毒感染、饮食不洁、免疫力低下、接触感染源、季节因素等。具体分析如下: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肠道后可引发病毒性肠炎。这些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当病毒进入肠道后,会侵犯肠黏膜细胞,导致肠黏膜的损伤,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2.饮食不洁: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是导致病毒性肠炎的常见原因。例如,未清洗干净的蔬菜、水果可能携带病毒,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也可能感染病毒。病毒随着食物或水进入肠道后开始繁殖,进而引发肠道炎症。

3.免疫力低下:当人体免疫力较弱时,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例如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御病毒入侵肠道,使得病毒在肠道内大量繁殖,最终引发病毒性肠炎。

4.接触感染源:与病毒性肠炎患者密切接触,如共用生活用品、餐具等,容易感染病毒。病毒可在这些物品表面存活一段时间,健康人接触后如果不注意卫生,经手-口途径将病毒带入体内,就可能引发肠道感染。

5.季节因素:某些季节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率较高,例如秋冬季节轮状病毒肠炎较为常见。可能与季节变化时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有利于病毒的存活和传播,在这个时期也更容易感染病毒而发病。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等,有助于预防病毒性肠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