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乙肝为什么到40岁发病率高

2025.10.09 17:11

乙肝在40岁左右发病率较高,主要与病毒潜伏期长、免疫系统变化以及长期累积的肝脏损伤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乙肝病毒可能从潜伏状态转为活跃复制,导致肝脏炎症加剧,进而引发临床症状或肝功能异常。长期携带病毒而未及时干预,肝脏纤维化或硬化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乙肝病毒的感染通常发生在婴幼儿或青少年时期,但由于免疫耐受机制,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进入中年后,免疫系统功能自然衰退,对病毒的抑制能力减弱,病毒载量可能升高,从而诱发肝炎活动。同时,长期饮酒、代谢性疾病如脂肪肝或药物性肝损伤等因素叠加,进一步加速乙肝病情进展。40岁左右的人群通常因工作压力大、体检意识不足,忽视早期筛查,导致确诊时已进入疾病中晚期。

预防乙肝病情恶化的关键在于定期监测和早期干预。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每6-12个月检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必要时接受抗病毒治疗。避免饮酒、控制体重、慎用肝毒性药物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尤其对高危人群如医务工作者或家庭成员有乙肝患者。若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