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低镁血症心律失常类型有哪些

2025.03.07 20:04

低镁血症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室颤动。具体分析如下:

1.室性心律失常:低镁血症可导致心肌细胞膜电位不稳定,增加心室肌细胞的兴奋性,从而引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镁离子在维持心肌细胞膜稳定性和调节离子通道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低镁状态下,钠钾泵功能受损,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增加,钙离子内流增多,导致心肌细胞复极异常,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2.房性心律失常:低镁血症可影响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房肌细胞自律性增高和传导异常,从而引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镁离子缺乏会降低心肌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升高,增加心房肌细胞的兴奋性,同时影响钙离子通道功能,导致心房肌细胞电活动紊乱。

3.传导阻滞:低镁血症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镁离子在维持心脏传导系统细胞膜电位稳定性和调节离子通道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低镁状态下,钠钾泵功能受损,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增加,钙离子内流增多,导致传导系统细胞电活动异常,易发生传导阻滞。

4.尖端扭转型室速:低镁血症是尖端扭转型室速的重要诱因之一。镁离子缺乏可导致心肌细胞复极异常,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增加心肌细胞电活动的不稳定性,从而引发尖端扭转型室速。这种心律失常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即QRS波群围绕等电位线扭转,易发展为心室颤动,危及生命。

5.心室颤动:低镁血症可增加心室颤动的发生风险。镁离子在维持心室肌细胞膜电位稳定性和调节离子通道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低镁状态下,钠钾泵功能受损,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增加,钙离子内流增多,导致心室肌细胞电活动极度紊乱,易发生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一种致命性心律失常,需立即进行电复律和心肺复苏。

低镁血症对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心肌细胞膜电位稳定性和离子通道功能,还与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及时纠正低镁血症,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心律失常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电解质平衡的监测和调节,特别是对于存在心律失常风险的患者,更应密切关注镁离子水平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