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肠道出血应该怎么办

2025.02.23 12:28

胃肠道出血应立即就医、禁食禁水、保持安静休息、观察症状、积极配合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胃肠道出血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表现,如胃溃疡、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自行处理可能延误病情,医生可以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及内镜检查胃镜、肠镜等来明确出血的原因、部位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禁食禁水:进食和饮水可能会刺激胃肠道蠕动,加重出血情况。尤其是在出血活动期,禁食禁水有助于减少胃肠道内容物对受损黏膜或血管的刺激,降低胃酸分泌,从而为出血部位的愈合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这也有助于后续的内镜检查或其他诊断性操作的准确性。

3.保持安静休息:身体的活动会增加血液循环速度,可能导致出血加重。安静休息可以减少身体的代谢需求,降低心脏泵血的负担,有助于稳定血压,减少因血压波动而引起的进一步出血风险。

4.观察症状:密切关注出血的相关症状,如呕血的颜色鲜红、暗红或咖啡样、出血量的多少、是否伴有黑便、便血的性状、有无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变化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是否存在持续性出血以及出血量的增减情况等。

5.积极配合治疗:根据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止血药、抑酸药等、内镜下止血如注射止血、电凝止血等、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遵循医嘱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等。

在胃肠道出血期间,患者应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因为紧张情绪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加重出血。同时,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保持平静的心态。如果患者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肠道的药物,应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