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携带者怎么办

2025.10.09 17:1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携带者需定期监测、科学管理,避免疾病进展。携带者虽无明显症状,但病毒可能持续活跃,长期损害肝脏。通过规范随访和干预,可有效降低肝硬化、肝癌风险,维持正常生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携带者应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甲胎蛋白及肝脏超声,评估病毒复制和肝脏状态。若病毒活跃或肝功能异常,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考虑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一线药物。日常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接种甲肝疫苗可预防重叠感染,减少肝脏负担。心理调节同样重要,避免过度焦虑,正确认识疾病可控性。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防止病毒传播。女性妊娠期需告知医生携带状态,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治疗期间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防止耐药性。若出现乏力、黄疸、腹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社会交往中无需过度隔离,但需确保密切接触者接种疫苗。通过科学管理,多数携带者可长期稳定病情,生活质量不受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