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做什么检查能够确诊高血压

2025.03.24 17:51

确诊高血压的检查包括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和尿常规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的基础方法,通常使用袖带式血压计进行。测量时需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患者应保持坐姿,手臂与心脏平齐。连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若多次测量结果高于正常范围,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2.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是通过佩戴便携式血压计,连续24小时记录血压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捕捉到日常生活中的血压波动,尤其是夜间血压变化,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更全面,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用于评估心脏电活动,可以发现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左心室肥厚,心电图可显示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等异常。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评估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为治疗提供参考。

4.血液生化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高血压常伴随代谢异常,如高血糖、高血脂等,这些指标异常可能加重心血管风险。肾功能检查可评估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如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提示肾功能不全。血液生化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

5.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高血压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中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异常。尿常规检查简单易行,能够早期发现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为及时干预提供依据。

高血压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其对心、肾等靶器官的影响。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