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怎样引起的

2025.03.07 20:05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主要由心肌缺血、心肌炎、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和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常见原因之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缺氧,影响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功能。缺血部位若涉及房室结或房室束,会导致电信号传导受阻,从而引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长期心肌缺血还可能引起心肌纤维化,进一步加重传导阻滞。

2.心肌炎:心肌炎是由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心肌炎症。炎症过程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和传导系统功能障碍。急性期炎症反应可能直接损害房室结或房室束,慢性期则可能因心肌纤维化而影响传导。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病因,需及时治疗以防止传导阻滞加重。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导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例如,洋地黄类药物过量可抑制房室结传导,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也可能减慢房室传导。药物引起的传导阻滞通常在停药后可逆,但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4.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可显著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高钾血症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性,减慢房室传导,严重时可导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低钾血症则可能引起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但同样可影响传导系统功能。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是治疗关键。

5.先天性心脏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伴有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导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例如,房室间隔缺损或大动脉转位等畸形可能影响房室结或房室束的发育和功能。先天性传导阻滞可能在出生后即被发现,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管理。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治疗应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等。及时识别和处理病因是预防和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