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药物会引起尿结石形成吗

2024.07.18 15:38

药物会引起尿结石形成。一些药物可通过影响尿液中溶质或胶体的溶解度、尿液酸碱度、尿中有机基质等而诱发结石形成。

某些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其代谢产物与钙结合可增加结石形成的可能。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导致尿液中草酸含量增加,进而促进草酸钙结石的形成。硅酸镁等含镁的抗酸药,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引起结石。此外,治疗HIV感染的药物如茚地那韦等,可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沉淀,最终导致结石。利尿药氨苯蝶啶也可能引发结石。

药物引起结石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直接导致尿液中某些成分过饱和,如钙、草酸、尿酸等,促进相应类型结石的生成。可能改变尿液的理化性质,如酸碱度,影响晶体的形成和溶解平衡。同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还可能作为核心,诱导晶体聚集和生长。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通常会权衡利弊,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尽量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如适当增加液体摄入、定期监测尿液相关指标等。如果在用药期间出现腰痛、血尿等与结石相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以便尽早处理。药物是导致尿结石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需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