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感染性心内膜炎会有什么危害

2025.03.07 20:04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会导致心脏瓣膜损伤、全身性感染、心力衰竭、栓塞事件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具体分析如下:

1.心脏瓣膜损伤: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侵犯心脏瓣膜,导致瓣膜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炎症反应会侵蚀瓣膜组织,形成赘生物,严重时可引起瓣膜穿孔或脱垂。瓣膜损伤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流动力学,导致血液反流或狭窄,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瓣膜损害,需要进行手术修复或置换。

2.全身性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全身,引起系统性感染。细菌或真菌在血液中繁殖,释放毒素和炎症介质,导致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全身性感染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其他感染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3.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心脏瓣膜损伤和心肌炎症可引发心力衰竭。瓣膜功能障碍使心脏泵血效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症状。心力衰竭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住院率和死亡率,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和密切监测。

4.栓塞事件:感染性心内膜炎形成的赘生物容易脱落,随血流播散至全身,引起栓塞事件。脑栓塞可导致中风,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肺栓塞可引起呼吸困难、胸痛;肾栓塞可导致肾功能损害。栓塞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严重性,可能造成永久性残疾或死亡,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5.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全身性感染和栓塞事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脏、肺、肾、肝等重要器官相继受损,功能逐渐丧失。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严重并发症,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死亡率高。需要多学科协作,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挽救生命。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感染性疾病,其危害不仅限于心脏本身,还会波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口腔感染、规范使用抗生素、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测等。通过综合管理,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