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介入治疗方法是什么

2025.01.17 14:36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穿刺肝脏肿块消融、经导管动脉栓塞、经皮肝穿刺活检、超声引导下的局部注射治疗以及腹腔镜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经皮穿刺肝脏肿块消融:经皮穿刺肝脏肿块消融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超声或CT引导下,使用高频电流、激光或射频等能量源对肝脏内的结节进行消融。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结节,能够有效减少结节的体积,改善患者的症状。

2.经导管动脉栓塞:经导管动脉栓塞是一种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注入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血供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血流,从而导致结节的缺血坏死。此方法适用于较大或多发性结节,能够显著缩小病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经皮肝穿刺活检:经皮肝穿刺活检是一种诊断性介入手段,通过超声引导下获取肝脏结节的组织样本,以便进行病理学检查。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明确结节的性质,排除恶性肿瘤,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4.超声引导下的局部注射治疗:超声引导下的局部注射治疗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肝脏结节内,常用的药物包括硬化剂或化疗药物。此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达到治疗效果,适用于部分患者,尤其是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的病例。

5.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将腹腔镜及手术器械引入腹腔,对肝脏结节进行切除或其他处理。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合于较大或有症状的结节患者,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去除病灶。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介入治疗方法多样,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结节的大小及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