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概述

2024.11.07 15:03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一种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主要由肝细胞异常增生和排列紊乱所形成。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血管异常等因素有关。在病理上,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楚但无包膜的结节。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是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等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成像等,这些检查可以显示出其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与其他肝脏疾病相鉴别。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穿刺活检来明确诊断。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虽然是良性病变,但由于其可能与肝癌等混淆,所以需要密切关注和准确诊断。在治疗方面,如果病变较小且无症状,通常只需定期随访观察,监测其变化情况。而如果病变较大、有明显症状或不能排除恶性可能时,则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肝切除术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等,以维护肝脏健康。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和管理方案,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