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低位肠梗阻

2025.07.29 15:21

低位肠梗阻是指发生在小肠末端或大肠起始部位的肠道阻塞,通常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肠道肿瘤、炎症、疝气、粘连或其他病理变化。低位肠梗阻的症状通常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排便或排气的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肠道缺血或穿孔,危及生命。

在临床上,低位肠梗阻的诊断通常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例如腹部X光或CT扫描。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梗阻的部位和原因。治疗方法根据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的梗阻可能通过禁食、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来缓解,而严重的情况则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手术的目的在于解除梗阻、修复肠道损伤或切除病变部分。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至关重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面对低位肠梗阻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进食或摄入难以消化的食物。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有肠道疾病病史的个体,应关注相关症状的变化,及时就医。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确保肠道健康。术后恢复期间,适当的休息和逐步恢复饮食是必要的,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以促进愈合。了解低位肠梗阻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警惕,及时识别症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